健康科普
您现在的位置是:健康科普>> 健康体检科普知识>>详细信息
体检后对体检报告易存几大误区
发布时间:2017-07-12     阅读:1224

  很多人重视体检,却又对体检报告的数据不重视,大多更加看重体检过程,对体检报告的数据指标似懂非懂或者干脆完全不知。中环康源提醒,大家体检后,一定要认真解读体检报告的指数信息。

  误区一、看不懂体检报告也不咨询医生

  体检后看体检报告,不仅是看自己是否有病,而且要看自己有没有得病的风险和趋势。当前的体检报告只反映当下的身体状况,所以看体检报告咱们不能觉得只看明白了字面上的数据就没问题了,还应该看懂字面数据下的含义,不能说没查出问题,就代表很健康。拿到体检结果,应该积极咨询医生,及时地将个人的过去史、家族病史,生活习惯等信息告知医生,积极配合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。

  误区二、数据在正常范围即代表身体健康

  通常情况下,体检的指标只反应受检者当时的情况,且每个体检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局限性,不可能涵盖全部,所以,某个指标数据在正常范围内,不代表身体就绝对正常。所以,体检报告出来后,没有查出问题切勿大意,应及时咨询医生,同时建议根据自身情况,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,并将每年的体检报告完好保存,以便比较。

  误区三、数据和参考值不同肯定生病了

  体检指标的许多参考值是统计学根据大样本定的通用指标,相对个人来说仍可能存在误差。很多指标则总是随个人生活习惯,身体状态,环境而不断波动。所以动态观察十分重要,查出问题者有时需要做好随诊,通过一系列检查,复诊,分析对比得到正确的结果。

  误区四、体检报告显示异常赶紧自己买药

  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各项检查综合分析,非专业人士是无法做到的。所以,大多数时候私自根据意见报告的单一指示抓药一般都是不科学的,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,更可能抓错药,耽误病情。例如:体检指标显示肝功能不正常,但是受检者并不知道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,这样,私自用药肯定无法正确治疗。

上一篇:企业为员工提供健康体检更能实现“双赢”

下一篇:乳腺体检常用医学术语解读